我的井冈山研学之旅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高一(2)班 张朝荣
挑粮小道
挑粮小道是上黄洋界的一种途径,长3.1千米。我们到这小道上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当年红军在这条路上挑粮上山的辛苦,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真正挑粮上山,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累得汗流浃背。真正爬上山已经是上身尽湿,但充满了成就感。我们轻装上阵,他们挑粮上山我们嬉笑打闹,他们严肃认真,当年的红军又是怎样子的呢?当年没有铺好石头的泥泞的山路爬起来又如何呢?这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在上山的路途中有一位挑着西瓜的老奶奶,她一直追随在队伍的后面,有时甚至超越了后面的同学。我们暂且不说他的目的。就是那种精神,不就是井冈山精神吗?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当年正是因为红军有了这种精神,红色政权才能建立,红色政权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不然也没有现如今如此美好的今天。如此幸福的我们。
北山烈士陵园
那天似乎天空以下雨的方式在为烈士们哀悼。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迈着小心翼翼的步伐为烈士们送花圈。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伍若兰烈士,他为了
掩护朱德同志撤退,英勇就义。像伍若兰这样为革命献身的战士数不胜数,而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便牺牲了四万多战士。由于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唤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大狮子。也正是由于他们的鲜血,将共和国国旗染得如此鲜红而又沉重。这也是一种井冈山精神。
白马过隙,四天三夜很短。然而在井冈山的四天三夜却留给我们永恒的财富。愿井冈山精神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