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源市区车田发展教育促进会官方网站!

车田概述二

首页 > 人文车田 > 车田概述二

(紧接车田概述一)车田起义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取得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百万雄师正待命渡江,直指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敌人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车田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前率先解放,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起到了呼应的作用。在车田解放的影响下,全县各地纷纷响应。五月十四日,省保安十三团团长曾天节率部在老隆起义,接着北岭、上坪也宣布起义,黎嘴等地伪自卫队闻风而逃或缴械投降,整个 龙川县迅速解放。19496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此时,乡长邓巨青调任黎嘴区长,陈辉志接任乡长。194912月陈辉志调龙川县委组织部,邓镇乡接任乡长。

1950年冬,车田人民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建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真正当家做主了?

解放以后,车田人民为发展生产,建设家园,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1964年10月,在车田人民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全社人民大会战,动工兴建鹤輋龙狮水库(后改名为“新村水库”)。按工程设计和预算,总投资11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全社人民艰苦奋斗两年,于1966年竣工。水库源流面积达25.20平方公里,正常库容量为797.92万立方米。安装水力发电机两台,装机容量为260千瓦。还开挖两条灌溉用引水渠,东渠长29公里,西渠长27公里,总投资90万元,灌溉面积达12500亩。

1972年9月,动工兴建车田街北桥。车田北桥是一座钢筋水泥大拱桥,长30米,宽7米,桥中间一个大桥墩,两边各一个半月形大拱,每个大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像一道彩虹横跨车田河上,是车田街头一道漂亮的风景线。大拱桥于19738月竣工通车,至今已经经历了35个春秋,依然雄伟地屹立在车田河上。

同年9月,车田公社委政府决定兴建一座车田会堂。会堂位于原人民广场,现车田二中右侧,占地1000平米,单层土木砖石结构,房顶高12米,里面有可容百人的大舞台,观众席有2000个座位,造价21万元。会堂是当时车田各类大型集会和重要活动的场所,平时作影剧院使用。当时车田会堂配有一个电影放映队,有10毫米电影放映机一部,大型放映机两部,每晚都有电影放映或各种文艺演出,大大丰富了车田人民的文化生活。

解放以后,车田的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20世纪60年代,车田就办有石灰厂、打铁厂、农机修造厂、火力发电厂、陶瓷厂等。改革开放以后,陆续兴办了不少小型水电站。现有中小型水电站14座,装机容量共2820千瓦。还有农机修理厂、汽车修理厂多间。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9289万元。

车田在交通运输方便发展更快。2008年,全镇计有大型客车13辆,中型客车17辆,农用车161辆,还有不少中小型货柜车、面包车、小轿车等。如今,每天都从车田至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的长途大客车往返,至县城的客车每半小时发一班,到县城和兴宁的中小型货车每天也有数十趟,车田人做生意或旅行都十分方便。

改革开放以来,车田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革,生产力和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全镇共修建土路村道124条,水泥村道45条,实现了村村通汽车,至2008年底,已实现全镇村道全面硬底化。全镇农村市场活跃,各村共计有小商店185间。新医保制度惠及农村,全镇有合作医疗站50间,医生53人。农民80%以上建有钢筋水泥楼房,在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惠民政策下,在三、五年内,全镇农民将彻底告别砖瓦房,全部住上钢筋水泥新楼房。水利建设方面,全镇修建有水库31座,库容量1832400立方米,山塘140口,库容量777000立方米,保证了农田灌溉。农业机械方面,计有联合收割机31台,电动脱粒机1250台,碾米机428台,粉碎机320台,拖拉机208台,基本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供电方面,全镇安装变压器138台,高压线路主干线14条,分支线38条,总长342公里。每年供电970万度,全镇人民100%都用上了电。过去农民追求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和“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如今已过时了,有的甚至淘汰了,农民用上了新一代的家用电器甚至高科技产品。全镇农村家庭使用的各种电器计有:电脑3085台,彩色电视机11157台,电冰箱1083台,洗衣机1446台,消毒柜3667台,电话机8853部,移动电话11008部。教育方面,1985年全镇已实现了普及小学义务教育,2006年,已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现正努力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如今,全镇有完全中学1间,初级中学1间,小学22间,幼儿园9所,在校学生高中有1000人,初中有2500人,小学有4300人。

(源于《车田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