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源市区车田发展教育促进会官方网站!

艺术杂谈

首页 > 文化艺术 > 艺术杂谈 > 正文

难说再见 —记车田中学老三届同学会二三事

时间:2018-06-14 11:27:59 来源:编辑部


洪皓

       “最初在接到车田中学老三届同学会筹备组的学友邀请时,我内心的热情是不大的。”因为,车田老三届微信群的校友几乎都是高中老三届的学友,而我则是当年初中老三届一分子,与学长们似乎存在有代沟感  。当我发现中学阶段有过交集、联系比较密切的66届高三(1)班谢培文同学在其中时,又激发了我的兴趣,勾起了我对过去峥嵘岁月的甜蜜回忆。因我俩曾经在文革初期“大串连”时,徒步从车中经江西赣州、井冈山,、安源至湖南长沙、韶山,然后再回校复课,历时四个多月,加之有来自深圳、珠海、广州、港澳、乃至海外其他学友的热情邀约,希望离开母校50年后能见见面、聚一聚、聊聊天、吹吹牛,讲讲过去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欢乐、那些情谊!最后我还是参加了这一盛会——车田中学老三届同学会。能参加这次聚会,是一种缘分,是共和国同龄人的缘分,时隔50年,能见到当年学霸、敬仰的学长,无疑是一大幸事。
       聚会的地点设在龙川县委党校的鸿景宾馆,时间是2017年10月21日至23日。报到的当天晚上开会、观看文艺表演,第二天到母校参观并参加了由这次老三届同学会捐赠给母校的腾飞汉白玉雕像揭幕仪式,然后安排霍山游及参观佗城系列景点。其余时间则由各年级各班坐谈。
       10月21日下午近5点我才赶到报到地点,这时的大厅已是人声鼎沸,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互相握手甚至拥抱,我第一眼看到了66届高三(1)班的陈子初,还有原车田中学老同事杨习照,随后见到了67届高二(1)班的谢忠灵。谢当年是车中学生会干部。他们3人均是本次聚会的发起人及筹备组成员,已在此忙活好几天了。我与在场的学友一一握手,虽然分别日久、岁月蹉跎,但其中大部分人我都能认出,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大家都说我记性好,面对这些已进入古稀之年的学哥学姐们,感慨万分!有的同学身体已变得老弱,有耳背耳聋的,有人需要扶着来的,有拄着拐杖来的,有的手不断的颤抖,还有的确实苍老得让人难以辨认,真是岁月不饶人啊!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是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情,眼前这些让我仰视的学长学姐,也慢慢变老。我内心有些难免有一丝伤感。我发现我是最后一个报到的,到会人数共计135人,还不包括15名司机、家属、录像制作等“编外人员”。这一点,倒给67届高二(1)班的邓观峰同学勘测对了,他把这一绝对数字早在一个月前通过微信群公布出来,大家都不怎么肯定,普遍认为有150至200人到会,甚至说会超过200人参加。而实际到会人员竟然与邓的预测完全吻合!真的玄乎!说明邓观峰的周易理论中的天文测算相关知识掌握还是比较到位。
       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当晚的宴会和大联欢。6:00准时进场,10人一围台,自由组合,宴会由68届高一年级的邓亚耀主持,首先是对已作古的老三届同学默哀三分钟,当年车中老三届共6个班250人左右,粗略统计已走了超过三分之一,令人惋惜、伤感!主持演讲的是谢忠灵同学,讲了筹备这次同学会的精彩、辛苦过程,回忆了他本人在车中的学习、生活,感念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刘桃源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谈了他离开母校后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接着是同学自由发言。第一个上台发言的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佬——蔡燕康,他是当年的学霸、体育健将,还是65年学校排练的《红灯记》李玉和的扮演者。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蔡同学原是贝岭镇人,因建设枫树坝水电站需要,移民到了惠阳潼湖农场,后又到了深圳发展,从一名民办老师成为布吉镇的教办主任兼中心小学校长,退休后拥有自己的家族企业及多间幼儿园,2018年的1月28日,其在增城的一间拥有480间房的多功能的养生园将开业,并当场邀请全体学友前往捧场,吃住全包、不收礼金!同学们拼命鼓掌!一是祝贺他事业有成,一是对他大方豪爽的肯定!接着,他给学友们唱了两首歌,一首是他自己作词谱曲,另一首是他的好朋友、著名作曲家、《春天的故事》作者王佑贵先生谱曲的《我们这一辈》。“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上山练过腿,下山练过背,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嘿呦……”荡气回肠的激情演唱,将歌曲与旋律构成了一幅感伤动人的画面,致使老三届同学都深有同感,在场的无不为之动容,催人泪下!台下顿时竟一片寂静,歌曲把我们拉回了那不堪的岁月。是呀,就是这批人,在66届同学已考毕业试,填完高考志愿的十天后,文化大革命开始,所有人大学梦碎,无奈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开始了艰难的社会历程。蔡燕康是盈含泪水唱完的。在一片掌声中,蔡燕康又把当年在车中《红灯记》剧组的主要演员请上台,按剧情的某个情节,再现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3人的表演与对白。整个过程依旧动人,倍感亲切,博得台下阵阵掌声。第二个上台发言的是来自珠海的66届高三(1)班同学谢培文,他是当年全校知名的诗辞和散文爱好者,出于对母校的怀念和离校后的坎坷经历,即兴朗诵了一首长篇散文诗,很是感人!可惜我没当场录下来。还有陈玉槐在座位上站起来,给大家朗诵了一遍散文诗:

我老了,
我感恩、知足,
感谢上常的恩典,
没有少年夭折,
没有壮年早逝,
没有倒在老年门的坎上,
享受上苍赐予的天寿;

我老了,
我感到坦然,
生自然,
老自然,
死亦自然,
自然过程随自然,
心无悲凉坦坦然;

我老了,
但今天仍是我人生最年轻的一天,
抓住今天,活好当下,
活得健康、快乐,
活出质量,活出精彩;

我老了,
我感到彻悟,
再无少年的懵懂,
再无年轻的气盛,
阅尽世上多少事,
体察人间多少情,
是非曲直心有悟,
往事如烟随风去,
沧桑变换无觉惊,
气定神闲观世象,
心静如水不兴波;
世间真的没有来日方长,
只需把记忆、牵念当心间,

跳舞飚歌、会友、聚餐、轻轻松松乐逍遥吧!


       又是一阵阵掌声,随即我把她的稿件要了过来,就是她不断的催我必须参加这次宴会的。当年她是全校公认的校花,貌美如花!现在的她气定神闲、风韵犹存!她是澳门河源同乡会的副会长、澳门浸会学校的数学老师,古稀之年仍站立三尺讲台,舞文弄墨,为澳门的教育事业苦心耕耘着、奉献着,令人敬佩。此后还有几个人同学陆续发言,表达了对母校、老师、同学的回忆、思念和感恩、祝福。当谢忠灵宣布举杯祝福时,聚会进入宴会环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宴会只限饮葡萄酒,不能饮烈酒,白酒也好,红酒也罢,喝进的是酒,醉了的是心!大家都高兴。边吃边看文艺表演、自由上台演唱,晚会丰富而自由地进行。最早争着上台表演的是黄春苟同学,这个当年车中的足球队长,曾带领一队人马踢遍全县无敌手。65年的全县新兴力量运动会,车中代表车田公社荣获足球冠军,除外还有篮球亚军、乒乓球季军。特别是黄金泉同学,赤足跑万米比赛,一举打破全省记录,把车中的体育事业推上了高峰。校长邓煌琴下令宰猪庆祝,参赛运动员每人半斤,全校师生人均二两。当时许多同学都舍不得吃,打包回家与家人分享。黄春苟不仅足球踢得好,跳舞也是一把好手。表演时跳的是蒙古舞及新疆舞,步伐依旧矫健且优美,他现在是珠海市老年舞蹈队的名人。宴会、联欢在欢快、浓烈的气氛中持续到近11点,为不影响明天的活动,主持人宣布联欢结束。
       第二天早餐后,8点准时出发,分坐3辆大公交车,前往母校—车田中学。出发前,组织者考虑到大家年纪比较大,为大家购了意外险,可见筹备人员工作的细致。我坐上了最后一部3号车,没想到,上车后,我发现坐在我旁边的是邓观峰同学,他说看到我上了这部车,也跟着来的,分别50年了,好在车上多聊聊,我很同意他的看法。在双方的聊天中,我了解到他这几十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当过兵,上过名牌理工大学,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一个知名大公司当执行董事,是原深圳影视城项目的总经理,项目占地3000多亩,在前期资金已投进5亿多时,国务院主管单位叫停,要知道,这可是深圳最早的众筹资金项目之一啊,投下的资金打了水漂,项目说没就没了。从此,他在深圳离开了众人的视线,一个人跑到湖南的九嶷山研读易经。两年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他。他说“《周易》的作用不单是卜问凶吉,而是教会人们用系统的方法认知世界。今次参会人数的精准测定,我完全是用易经的理论去推测的,说这神奇,那还有更多让你觉得玄的呢。我是学自然科学的,但并不妨碍我研究易经。”他说。路上还给我讲了易经原理、原句的浅释、多个案例,但我一脸懵懂,不得其所以然。最后他送我两组数字,共12个数码,念起来一阴一阳,他说经常无事念念,会有好处的,我照做了。
       汽车很快到了车中,由于公路与大门前校道交会处大车无法拐弯,大家便下车步行进入校园。绝大多数同学是离开母校50年后的第一次返校,看到校园中的景象惊呆了,昔日古朴典雅的校舍均已变成改革开放新建的建筑物,印象中的车中没有了,既找不到当年的课室,更不用说住过的那间房了,有人惊叹,有人失望,有人唏嘘,各种表情五味杂陈,当大家还在校园流连时,扛着老三届同学会大旗的古贵安吹哨子了,要求大家集中先搞雕像揭幕仪式。雕像座落在原上游栋前面的一块空地上,坐北向南,是谢忠灵等人专程赴河北石家庄市选定特制,雕像大气、端庄、寓意深远,开会前两天才安放好。仪式由车中一名副校长主持,校长致欢迎辞,谢忠灵代表老三届作了发言,介绍了腾飞汉白玉石的含义。结束后由校长领着大家参观校园及校史展览室,并召开了简短的座谈会。谢培文同学即席朗诵一首诗《沁园春……同学情》:
       秀丽南山,车田河畔,同学少年。忆当年书声,犹在耳边;后生可畏,虎气冲天;孜孜求知,无惧辛艰,谱写人生新篇章。时三年,惜弹指一挥,美好瞬间。光阴无情流逝,人生路步入古稀年。念同学情深,常有梦幻;祈祷祝愿,苍松南山。举目夕阳,心花灿烂,总有旭日辉明天。宜保重,趁大好时光,乐享天年。
       诗辞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下来,给大家20分钟时间自由参观。骆格祥同学一直要我随他去原来的老校位置继续察看,原四株高大的含笑花仍保留有一株,他感到欣慰,还看了原高三(1)班课室位置及宿舍,还有那口唤醒我们的睡意、催促我们学习的大钟。他是个儒雅睿智的人,是当年车中的学霸,65年全校作文大赛中,他获得高三年级的第一名,他又是一个很励志的人,离开母校后,当过兵,复员后在老家当民办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已是五个孩子父亲、31岁的他,在妻子无私支持下参加了高考,并以全县第五名成绩,赢了千军万马,跨过了独木桥,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名莘莘学子。在华工上学的四年,他靠着一个月23元的国家一等助学金完成了学业和生活,每月还要节省10元钱买上寒暑假回家的车票去看妻儿老小,穿的衣服基本上是班上同学送的。分配到珠海工作后,把家人接来团圆并快乐地工作生活着。按照他的话说,自己一生是富足的,不仅通过高考走出农村改变了命运,最重要的是,勤奋读书的思想、文化在这个家庭落地生根,5个孩子相继成才(大女儿中大、二女儿暨大、三女儿中南财经大学、老四华工、老五清华)。现仍有2名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小孩由国家外派往美国继续学习研究。今年适逢恢复高考40周年,他的事迹经电视台和报纸播报,成为珠海家喻户晓的人物。说起这些,他眼眶饱含泪水,或许,他的内心充满感慨:感念、感恩、感情!
       午饭安排在车田街,吃的是土菜,很多同学吃到了久违的车田豆腐、手工糍粑,感觉十分亲切,大饱口福!膳后继续往霍山风景区旅游和进佗城参观。也许是离开母校,激情还在流连,加之舟车劳顿,大家对霍山旅游及佗城参观无太多兴趣,一路基本无语……晚饭安排在佗城老电影院,饭后便返回老隆的鸿景酒店,当晚多个房间聚集着老同学谈天说地,似有谈不完的天、说不完的地,今夜基本无眠。好在我们包下了三个楼层,无碍外人休息。
第三天的安排是上午以原各班为单位座谈,午饭后散会。由于初中老三届的就我一个代表,我便利用这段时间走访原工作过的单位:县文化局、图书馆、县委办、县政府办,还去了烟草局,结果无一个认识,甚为遗憾!在返回的路上,碰到了曾经在县委上班我教过的一个车中毕业生,在路上聊了一阵,考虑到是上班时间,我婉拒了去他办公室座谈和午饭的邀请。我直接上了县委党校,因有两位副校长是车中毕业生。我与他们交谈了党校目前工作状况及今次老三届同学会的趣闻轶事。
       午饭后,惜别的时刻到了,没等到大家从房间里走出来,我已经提前钻进了朋友回深圳的顺风车,从车窗往大厅看,陆陆续续有人提行李出来,我不忍再与学兄学姐们打招呼,只是默默祈祷,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再相聚时,一个都不能少!
       50年了!一年又一年,服饰在变,一年又一年,容颜在变,不变的是那份纯真的、朴素的、时代烙印明显的同学感情!这次同学聚会多了问候、多了感慨、多了回味,欢乐在相逢之时,情趣来自芝麻般微小的回忆里,友谊在无拘无束的玩笑中升华!感谢同学们与我为 伴的年年岁岁,愿大家吉祥如意老来乐、珍惜情缘直到老!
       难说再见!一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