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源市区车田发展教育促进会官方网站!

好人好事

首页 > 公益事业 > 好人好事 > 正文

一位善于经营的企业家———杨红卫

时间:2014-09-05 11:24:00 来源:


拥有六间公司,员工超过1000人,被河源市人民政府授予“ 河源市荣誉市民”称号,他,就是地道的车田人———杨红卫,一位视社会责任为己任,在商海闯荡二十余年,豁达、随和、具有远大抱负的成功企业家。

“观海听涛”铸就成功

年仅19岁的他,独自离开家乡,前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深圳特区,在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停地打拼着,在风云莫测的商海摸爬滚打着,期间的艰辛和磨难只有杨红卫的心里最为清楚。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过人的胆识和独具慧眼的眼光是不可能实现的。

1985年,年仅19岁的杨红卫从家乡来到了深圳特区,在一家日资企业打工。杨红卫在这家日资企业打拼了整整五年,可以说正是这五年为杨红卫今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俗话说,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杨红卫正是这样的有心人。为了更好地精通有关工程设备的业务知识,他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当别人在娱乐和消遣的时候,他则躲在房间看那本厚厚的工程书。杨红卫还非常虚心地向别人请教,每天跟着来自日本、香港的师傅们,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时,为了搞懂一个技术问题,杨红卫可以茶饭不思地去琢磨,直到弄懂为止,正是因为如此,杨红卫不仅得到了同事们的赞誉,而且还得到了企业保送他到深圳大学半工半读的深造机会,杨红卫万万没有想到,从来没有踏上过大学校门的打工仔,能在这个时候有机会上大学。5年后,已拥有了一技之长的杨红卫白手起家,创办了创意高热能设备公司,并在深圳这块充满商机的地方掘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荣誉市民心系社会

“河源市荣誉市民”这个荣誉称号对于一名出生在河源的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2002年获此殊荣的十人当中,国内籍人士只有杨红卫一人。所有车田人都应该为杨红卫获此荣誉而到感到脸上有光。杨红卫获得这个荣誉是实至名归的,因为获奖当年杨红卫在河源的投资金额累计已超过3000万元,年上缴国家税款达到200万元,解决当地就业人数超过了1000人。杨红卫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曾帮助过许多困难人士,并且多次联系组织深圳的义工到家乡举办活动。为表彰在河源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友好人士,河源市政府经过慎重选择最终决定把这个荣誉称号授给了杨红卫。得到了这个荣誉称号后,杨红卫感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更大了,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杨红卫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涉及更多的产业,生意越做越红火。

杨红卫苦心经营多年,非常信奉且遵守“诚信”二字,这两个字在当今社会显得份量十足。杨红卫不仅嘴上这样说,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他要求自己下属的企业必须诚信经营,通过诚信纳税来回报社会。杨红卫举了一个例子,当初他经营万绿酒店餐饮部时,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在餐饮部开张前推出了早夜茶点每款一律3.8元,这在河源地区是最便宜和实惠的,可没有过多久,在万绿对面的酒店跟他打起了擂台,随即挂出早夜茶点每款3元的横幅。杨红卫选择的是坚持自己的经营方式,在食品口味和花样上下功夫。后来,顾客通过对比发现,万绿对面酒店的每款点品3元,只是部分点品,有的点品则要10元,并且还要收茶位费,顾客消费完后,总感到货不对版。聪明的消费者最终选择了万绿,因为万绿坚持了自己的承诺,从此万绿酒店的早夜茶客源滚滚,生意越来越旺。

杨红卫还是一名勇于尝试,勇于挑战新事物的人,在别人眼里他是在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事业。1999年,万绿酒店前身还是市区的一栋无人接管的“ 烂尾楼”,杨红卫看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胆接手,花了1500万元进行装修,取名“ 万绿大酒店”。在酒店业小试牛刀并初尝甜头的杨红卫,2001年又接手了濒临倒闭的富临大酒店,他借鉴深圳大型娱乐场所的做法,投了近1000万元把它改造成主题酒店,以娱乐业为主,马上又获成功。2002年12月,省二届“山洽会”在河源市举行,他的第三家酒店凯悦大酒店也顺利开张,并在河源率先推出了客房配上网电脑的做法。杨红卫正是把发达地区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成功地引入河源,引领了业界的“ 时尚”潮流。目前,杨红卫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的老本行———热能设备研发上,致力于中央热水、中央空调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同时提供并实施项目节能改造工程方案,他的企业拥有一个精干的研发团队,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员工超过了20人,其中还包括了一些高校里的博导级重量人物。他们近期研究的高温工质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遥遥领先于清华大学同期研究项目的进程。

享受生活 情往故地

杨红卫是一个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热爱旅游,经常自己开着车出远门,成了汽车发烧友的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 驴友”。早在几年前,杨红卫就和一些朋友一起开车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甚至亲自把车开到了青藏高原,他喜欢大自然,喜欢天高云淡的地方。其实,杨红卫喜欢旅游,除了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在游玩欣赏美景的同时,发现无限的商机。比如说,能来河源投资酒店业,就是缘于旅游。1995年,他常自驾车到河源游玩,对河源的山山水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回到家乡在旅游服务业方面创业的想法就这样形成了。

谈起浓浓家乡情,杨红卫心中有万千话语要说,车田河的潺潺河水,叶塘村的塘边田沿,竹林下的通幽小径,都曾留下了杨红卫童年的美好回忆。车中的古钟敲出的那每一个声响都还在他的脑海中回响,天真稚嫩而又美好的童年时光留在了他的记忆中,无论身处何方,这割舍不断的家乡情结是久久不能忘怀的。所以,有时心头一热,杨红卫就会驾车回到故地,回到那养他育他的故土,这也许就是浓浓的家乡情结吧。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变的是岁月流逝,变的是人物替换,而一口浓重的乡音是不变的,还有那显露出的作为车田人的自豪之情也是永恒不变的。